写潮州湘子桥的诗句?当地汉族民谣唱曰:“到广不到潮,枉费走一遭;到潮不到桥,白白走一场”以及对湘子桥的描写“潮州湘桥好风流,廿八梭船廿四洲,二四楼台二四样,两只犀牛一只溜。”广济桥,俗称湘子桥,宋乾道七年(1171年)太守曾江创建,初为浮桥,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“康济桥”。那么,写潮州湘子桥的诗句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实际上,大部分民谣都是没有具体的题目,只有相应的背景及其作用。比如这个歌谣是广济桥的。
就类似催眠的 嚄a嚄,嚄金龚,天顶一粒星。
潮州湘子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。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的东门外,初建于宋代,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。湘子桥奇特别致的结构,集梁桥、拱桥、浮桥等形式于一体,凝结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。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,以其“十八梭船二十四洲”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、 泉州洛阳桥、北京卢沟桥(亦作芦沟桥)并称 中国四大古桥。
湘子桥即广济桥,在潮州城东门外,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,东临笔架山,西接东门闹市,南眺凤凰洲,北仰金城山,景色壮丽迷人。当地汉族民谣唱曰:“到广不到潮,枉费走一遭;到潮不到桥,白白走一场”以及对湘子桥的描写“潮州湘桥好风流,廿八梭船廿四洲,二四楼台二四样,两只犀牛一只溜。”
广济桥,俗称湘子桥,宋乾道七年(1171年)太守曾江创建,初为浮桥,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“康济桥”。
大桥特色
广济桥是“全粤东境,闽、粤、豫章,经深接壤”的枢纽所在,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,因此,很快便成为交通、贸易的中心,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。天刚破晓,江雾尚未散尽,桥上已是“人语乱鱼床”了。待到晨曦初露,店铺竞先开启,茶亭酒肆,各色旗幡迎风招展,登桥者抱布贸丝,问卦占卜,摩肩接踵,车水马龙,正如李龄《广济桥赋》所描写的:‘诺夫殷雷动地,轮蹄轰也;怒风搏浪,行人声也;浮云翳日,扬沙尘也;向遏行云,声报林木,游人歌而驿客吟也;凤啸高冈,龙吟瘴海,士女嬉而萧鼓鸣也;楼台动摇,云影散乱,冲风起而波浪惊也……”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潮州八景好风流,十八梭船廿四洲①,廿四楼台廿四样,二只(金生)牛一只溜②。潮州八景好秃跎③,十八梭船廿四朵,廿四楼台廿四样,二只(金生)牛一只无。[解题] 这是一首吟咏潮州风景的民谣。[注释] ①十八梭船廿四洲,描写的是湘子桥及韩江的景色。
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(1170),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,于宝庆二年(1226)完成;绍兴元年(1194),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,到开禧二年(1206)完成。东西各九墩,前后费时五十六年。因“江心流急湍,深莫能测”,桥终未能合拢。当地官绅以摆渡图利,收取捐税。“虽济以舟,日不能三、四渡,咫尺之限若千里,潮民病涉,莫此为甚”。明宣德十年(1435),潮州知府王源采西湖山石用以修桥,西桥段增至十墩,东桥段增至十三墩,墩高五、六丈,墩面一百多至二百平方米,每墩上建望楼,改名为广济桥。正德八年(1513),复增建一墩一楼,共二十四墩,中间“设舟二十四为浮梁,周以栏盾铁缘,连亘以渡往来”(《广济桥记》)。每条铁链重4000斤,把梭形串连结成浮桥。浮桥可开开闭。打开时可通过大船。后来梭船改为十八只。潮谚有云: “潮州湘桥好风流,十八梭船二十四洲。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,二只锉牛一只溜。”所谓“洲”,即是水中陆地,也就是桥墩。“楼台”即墩上望台。各个楼台格式不同,故说“二十四样”。“锉牛”指雍正年间修桥时铸的铁牛,东西桥段各一只,牛头上铸有“镇桥御水”四字;道光年间一只只铁牛被洪水冲走,故云“一只溜”。
http://chaoju.shantou.gov.cn/gcty/czfjhaofengliu.rm
以上就是写潮州湘子桥的诗句的全部内容,潮州八景好风流,十八梭船廿四洲①,廿四楼台廿四样,二只(金生)牛一只溜②。潮州八景好秃跎③,十八梭船廿四朵,廿四楼台廿四样,二只(金生)牛一只无。[解题] 这是一首吟咏潮州风景的民谣。[注释] ①十八梭船廿四洲,描写的是湘子桥及韩江的景色。